蠶業的發展概況
1985年世界蠶繭總產量為 48.35萬噸,生絲總產量為5.05萬噸。主要養蠶國家為中國、日本、印度、蘇聯、朝鮮(包括南朝鮮)、巴西和泰國等,此外,還有27個國家生產少量蠶繭。19世紀中期,歐洲的意大利和法國曾是世界重要蠶業國家,蠶繭高年產曾分別達到6萬余噸和3萬余噸;但自20世紀以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蠶桑生產已全部衰廢。現有的主要生產國中,除中國長期保持增長趨勢外,日本等國的生產情況也有較大起伏。日本1930年盛時期產繭39.9萬噸,產絲4.26萬噸,1937年后蠶業生產逐漸下降,到60年代雖有恢復,但70年代以后由于農村勞動力缺乏和蠶農經濟收益相對低于其他經營收入等原因,1985年產繭量已降至4.73萬噸,產絲量降至0.96萬噸。
1970~1980年世界生絲年平均消費量為5萬噸,其中日本約2萬噸,中國約1萬噸,蘇聯約0.5萬噸,西歐、美國和印度各約0.35萬噸。以出口為主的有中國、朝鮮(包括南朝鮮)、巴西和印度等。中國絲、綢出口分別占世界貿易量的80%和40%左右。20世紀30年代美國曾是生絲的主要進口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因合成纖維的發展,消費量銳減,1982年僅占世界生絲消費量的10.5%。在30年代前后,日本原是世界出口生絲多的國家,60年代末已成為世界蠶絲進口量大的國家,但其消費量也有變化,1980年占世界消費量的45%,1982年降為37.2%。此外,意大利、法國、英國、瑞士和聯邦德國等也是世界絲、綢貿易的重要市場。